开学的时候,在贵州有一个三岁的小孩子拿着自己妈妈的手机给他们幼儿园的老师发了语音消息,他哭的伤心伤意的,说自己一点都不喜欢上学,宁愿去捡垃圾,他非常的喜欢捡垃圾,但是不喜欢上学。这件事情其实家长是不知道的,因为他拿的妈妈的手机发的,妈妈当时是在忙,后来翻看聊天记录的时候才知道。家长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搞笑的事情,毕竟他的孩子才三岁而已,竟然就有这样的想法,而且还知道给老师去说这样的事情,说自己喜欢捡垃圾。
很多人表示这是童言无忌,真的是非常的可爱,我们也觉得挺可爱的,因为上学这件事情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挺崩溃的一件事情。而且他的年龄虽然非常的小,他也很懂得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这也是非常的优秀的,不过他可能不太喜欢学校的集体生活。但是这个东西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要上课,都是需要学习知识的。这件事情看起来虽然非常的小,但是我觉得家长也是要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的,一定要好好的去疏导一下孩子的内心。
作为家长要加强跟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要在教育方式上面适当的注意一下,我们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学习,我们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上学,千万不要非常强硬的说,你要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其实不想要上学,这是很正常的一个心态,我们小时候都是这样过来的,那么为什么在孩子这里的话,你就一定要非常强硬的去处理呢?我们一定要好好的跟孩子沟通一下,问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去上学,问一下他在学校是不是遇到什么开心的事情了,这样才能够给他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在开学的时候,贵州一名三岁的萌娃因为不想上学就拿着妈妈的手机哭着给老师发语音,说自己要去捡垃圾,不想去幼儿园。小孩子并不认为捡垃圾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情,反而会觉得这是很光荣的,因为可以让街道保持整洁,还可以卖一些瓶瓶罐罐赚钱买零食吃。这也说明家庭的教育是很好的,让孩子知道地面上有垃圾是不正确的。不过上学还是要进行的,这个萌娃最后还是被家长送到幼儿园。
小孩子对于学校都是比较排斥的,特别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他们比较的依赖自己的父母,不想去幼儿园中接触陌生的老师与同学。即使之前已经上过一年的幼儿园了,小孩子仍然是对幼儿园喜欢不上来的,毕竟一直待在自己的家中,对整个家是很熟悉的,对于幼儿园就是很陌生的。父母都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就把妈妈的手机拿出来,直接翻到了老师的微信和老师进行了一些童稚的对话。老师也是比较的有耐心的,不见得一点不耐烦。
若还真的比较喜欢捡垃圾,家长就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小夹子,然后一个小桶让孩子去小区内捡拾一些地面垃圾。如果孩子捡到了一些瓶瓶罐罐,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卖废品,让孩子知道赚钱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这其实是对于孩子一种正确教育,并不是在虐待孩子,网友们也不需要有过激的反应。家长只要教育好孩子,孩子不放弃自己的学业,那么孩子有一些还好,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说清楚明白幼儿园中是有一些玩具的,并且还能和同龄人玩很好玩的游戏,这也会让孩子对幼儿园比较感兴趣,不会再那么抵触了。
还有不到1个月,就到了家里的小神兽们的入园季,不知道各位宝爸宝妈们是否已经做好宝宝们入园的心理准备了呢?
其实,每年的这个时候,不光是家长和孩子紧张,对幼儿园的老师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比如,去年杭州某幼儿园发生的这件事:
拜托!现在不会还有家长觉得把孩子交给老师之后孩子就什么都学会了、想了解什么就会主动问老师的吧!
杭州这家幼儿园时间的曝光,也仅仅只是反应了现代 社会 教育问题的冰山一角。甩手掌柜、冷漠先生,越来越多的爸妈扮演起这样的角色。他们单纯地认为:孩子的言行举止都应该被老师管束,而自己在一旁当起了"旁观者"。
这样的父母不仅老师们不喜欢,还会成为阻碍孩子发展的"绊脚石"。
为什么说亲密的家庭关系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呢?因为,家庭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能帮助人超越一已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能提高和革新自己,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正如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所说:"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家庭中获得的。而家人则是孩子终生模仿的样板。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孩子不仅在总体上模仿家人的生活方式,而且还会继承与他们相同的个别有害或有益于 健康 的行为,如吸烟或者运动锻炼等。并且男孩的生活方式常常与父亲的生活方式更为相似。
可以说,一个好的积极 健康 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能够产生向上的、深远的影响。
而亲密的家庭关系和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对于山东临沂的这名小男孩却是求而不得。
山东临沂的单亲男孩永强(化名)是一个不幸的孩子。父母的改嫁让他把对爱的所有渴望都转嫁到了父亲的身上。
然而感情之路一度坎坷的徐勤宝(永强的爸爸)却未能给小小的永强一双有力的臂膀,终于在一度萎靡和日夜酗酒后撒手人寰。留下了幼小的永强和哥哥徐顺利。
面对无人照看的两个孤儿,永强的姑姑决心挑起这个担子......
一间平房、一位花甲老人、两个可怜孩子,永强的姑姑又是如何挑起这样的重担呢?
(图为永强和奶奶)
幼儿园不同于小学, 老师存在的意义更多是教给学生生活常识 ,培养他们待人接物的本能,相对比与中小学老师,教授课程和知识的职责并不大,可能也是因为这样, 导致有些家长十分看不起幼儿园教师 ,于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也就因此而起。
前段时间,一段幼儿园班级群的聊天记录走红,一位家长在班级群中公然喊话,指责老师不负责任,本以为会得到其他家长的共同支持,结果小丑竟是这位家长自己。
班级群的存在是为了方便老师给所有家长发布学生相关信息,一般家长和老师的一对一沟通都通过私聊, 但是这位家长显然就是要利用班级群来为自己造势 ,上来就质问老师“为什么不给孩子提裤子。”
虽然这句话没头没脑,但是老师还是提出私聊解释,但是家长言辞拒绝,坚持在班级群中吐槽,还表示 “幼儿园老师就这么娇贵,给孩子提裤子都不愿意? ”结尾还煽动其他家长出来发言评理。
说实话这段聊天记录看到这里,相信已经有人觉得不舒服了,为啥幼师就一定有义务给学生提裤子呢? 而家长的言辞也似乎把幼师当成一个 社会 地位较低的职业 ,服务学生是应该应分的事情,不过也有可能是老师有什么不妥的行为才导致家长态度愤懑,所以我们接着往下看。
这位老师见家长坚持,于是也在群中回应了这件事,只三句话,是非对错立辨。
这位老师表示,首先学生已经五岁了, 五岁的小孩子还不会提裤子,该反思的应该是家长 ;其次为了教会幼儿园学生懂礼貌,老师教导他们帮忙提裤子要说“请你帮助我”,可这名家长的孩子态度十分傲慢, 总是命令老师给他提裤子 ,一再纠正后,连老师都不喊了;最后虽然这位学生没有礼貌, 但是老师还是帮他提了裤子 ,并非学生的口中老师没有帮忙。
根据老师的回应,相信对错已经很清晰了,但是这位家长显然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幼师给学生提裤子是应该的, 虽然叫一声老师,其实不过是个保姆,没有资格和家长平等 ,还表示幼师既然不能像小学老师一样教学生知识,那就做好照顾学生的责任。
而说到这里,群中的其他家长也看不下去了,纷纷站出来为老师说话,没想到又被这位坚持在群中讨公道的家长怒怼, 认为其他家长都是在巴结老师,才帮老师说话 ,最后为了维护班级群的和谐,老师不得已把这位家长请了出去。
分析:
这位家长在聊天中提到的,自己的孩子是早产,所以自理能力差一些, 其实如果一开始这位家长就私下里和老师好好沟通,可能老师也会体谅 ,平时多照顾这名学生,但是家长公然在班级群中大闹,还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批评老师,换做是任何一个人,可能都会觉得不舒服。
幼儿园老师对学生知识教育上的职能可能的确没有中小学老师多,但不代表幼师就是保姆,需要围着一名小朋友身边服务,每位家长都心疼自己的孩子,但是说实话,家长过度的溺爱,甚至要求老师也同等程度的溺爱孩子, 这样的教育理念或许才是当代学生高分数低素质的原因。
众所周知,幼师的门槛通常都设置在大专学历,而当今不少学生的家长都拥有本科以上的教育经历,或许这也是部分家长看不起幼师的原因之一,但请这些家长细想,幼儿园阶段教育,是给学生以后的人生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虽然听起来和学生未来的学习成绩没什么关系,但 正是这个阶段的培养,才让学生能在正确道路上成长。
或许幼师的学历的确没有部分家长高,但幼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学生的成长就像盖高楼,基础都没有打好,上面修建得再富丽堂皇,未来也遥遥可及 ,所以希望家长正视对幼儿园孩子的教育,不要用疼爱孩子的借口来开拓这份教育责任,同时也给与老师应有的尊重,只有家长和老师的相互协作,对学生的成长才更有帮助。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段聊天记录呢?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