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路漫漫,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2、长路漫漫,这个秋天应该很好,我如约而至,你恰好在场。
3、长路漫漫,我是个固执的人,从不愿挪动原则半分,可你来了之后,我的原则就成了你。
4、长路漫漫,多想情窦初开是你,细水长流是你,柴米油盐是你,余生白首的也是你。
5、长路漫漫,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
6、长路漫漫,大千世界,处处繁花似锦,能够遇见你三生有幸。
送李侍郎赴常州
唐 · 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这首送别诗,前两句写朋友此行的路途艰辛,充满关切之意;后两句写不忍分别的情感。此诗直抒胸臆,语浅情深。
译文
一场大雪刚刚初晴,云散风起天气寒冷,江南的山水多么美,可是道路漫长艰辛。
今朝送君往常州去,定要和你干杯大醉,以后彼此思念起来,已经远隔千山万水。
诗的起句写眼前景象,点出送行当时的季节、天气。“雪晴云散”, 故有友人之行,“北风寒” ,又添行路之忧,向下句自然过渡。第二句就从天时转言地理,从临别延伸别后,“楚水吴山” 形象地概括李侍御离开岳州沿长江东下的历程,显示涉水跋山之“难”,也表现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第三句紧承前两句的诗意而来,既以雪霁而“送君”,又虑途艰而须一醉解愁。“尽醉” 固然是劝友,也是相勉共醉,这和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有些不同,因为结句“明朝相忆”不单从一方设想的缘故。“路漫漫” 一语除自身的形象性外,又先有第一句的“北风寒”和第二句的“楚水吴山”预为造景之助,故耐人想象,跋涉之劳、风寒之苦以及两人将相隔渐远之意,都在其中了。若再进一层寻味,则“明朝”与“今日”两句相对而言,“明朝相忆”不能仅限于到达常州前的一段日程之内。“楚水吴山”,道路“漫漫”,也意味着日后相聚不易。“明朝相忆” 之情愈见深长,则“今日”尽醉惜别之意也愈深切动人了。
此诗作者多用素辞,质朴自然而情溢纸墨,音调清畅,章法错综而有序,虽说“风神韵度”“不免见压于 《渭城》”,也自不失为同类诗中的佳作。
路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凭君传语报平安: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原文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未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希望这个回答对您能有所帮助!
释义: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简介: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原诗:
《逢入京使》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得自然、本色,但也不是说它平淡无奇。恰恰相反,平 中见奇,反倒是此诗的一大特色。比如第三句中的“马上”,虽是写实,然 而我们于中可见作者跋涉的艰苦以及前程的遥远。
它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写得自然、本色。 “故园东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 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有力的揭示。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路漫漫”三字不仅指出这种事实,而且很 容易勾起“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一类的感触 来。
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 思,全句说: 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这种写法 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没有丝 毫的矫揉造作。
第四句中的“报平安”是 为了安慰家人,之所以要安慰,是因为作者从自己不可解脱的思乡情绪中体 会到,家人也同样地惦记着自己,而对于家人的安慰,又等于诗人在安慰自 己——由己及人,再由人及己,要没有生花的妙笔,谁能在“报平安”这三 个最普通的字眼里写进如此丰富的曲折和宛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逢入京使
初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新东方)合集。适合各阶段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