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Father),即神甫,司祭、司铎的尊称。介于主教与助祭之间,属七级神品。是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宗教职位。千百年来只有男修士才可担当此职位。天主教的神父终身不可结婚,而东正教的神父可以在晋铎前结婚,但主教只能在独身者中挑选。 牧师(旧译会长)是基督新教的圣品人,与天主教中神父的不同在于牧师可以结婚,女性亦可以成为牧师。在三级圣品制里,牧师上一级是主教,低一级是会吏。 道士之名源于战国、秦汉时的方士,即有方术之士。道教创立之后,道士则专指从道修行的道教神职教徒。隋唐前后道士,习惯上男称道士、黄冠;女称女冠、女真。较晚至今,则分别称男、女道士为乾道和坤道。南北朝时代奉道之士增多,对在家修持的人,称为“火居道士”,以区别出家道士。 “和尚”原来是从梵文这个字出来的,它的意思就是“师”。和尚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这个称呼并不限于男子,出家女众有资格的也可以称和尚。但是后来习俗上这个字被用为对一般出家人的称呼,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名词,这是和原来的字义不合的。
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吃素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吃素只是在汉传佛教有这个规定。南传和藏传佛教都没有吃素的规定。但照样有舍利子。打坐也没有关系。因为有一个信佛的老太太,因病只能躺着。但也有很多舍利子。
佛经说的很明白,《金光明经》云:“是舍利者,即是无量
六波罗蜜
功德所重。”又曰:“舍利是
戒定慧
所薰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基督教称牧师,天主教称神父。他们的职责,我不太了解。我就对佛教作阐述,待有专业人士对基督教阐述后,您可以自己通过比较区别。
佛教可称长老(德高望重的僧人)、法师(熟悉佛法经论的僧人)、师父(对出家人的尊称)、律师(熟悉佛教戒律的僧人)、禅师(佛教禅宗的僧人)、上师(佛教密宗的僧人),和尚(以和谐为高尚的大德高僧)、比丘(具足戒律的僧人)沙弥(刚出家的僧人),尔女众则称和尚尼,比丘尼,沙弥尼,尼师等。
佛教因为有大乘和小乘的区别,因此僧人的职责也不尽相同。
总体上说,佛教称僧是三宝之一,佛宝,法宝,僧宝。佛,是真理的觉悟者,所以是宝,法,是佛所觉悟的真理,也是宝,僧,是真理的弘扬者与传承者,因此还是宝。
佛教认为,世间众生活在烦恼中,在轮回里,唯有依靠三宝,才能得究竟的解脱,因为佛教认为,佛教的教义可以使人得到快乐,除去痛苦,因此佛教的教义(法),及佛教教义的发现者(佛),佛教教义的传播传承者(僧)是世间众生的福田,依止的怀抱。
然则,小乘佛教注重出世、自修。因此小乘佛教的僧侣,大都只是起到僧宝的作用(传承佛法、弘扬佛法、为众生作福田)而已。
大乘佛教主张入世、普度,因此大乘佛教的僧侣除了传承佛法,弘扬佛法之外,还要履行菩萨道,即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救苦救难的精神去做对社会、对人类、对所有生命有贡献的事。例如创办慈善学校,医院,养老院,孤儿院,育幼院,收留所,拯救野生动物,濒危动物,救护要被杀害的生命,开办护生园区,举行种种放生活动,提倡环保,提倡素食,还有在寺院内举办各种消灾法会,为世界和平人民安乐而祈祷等等等等。
例如汶川地震时,什邡罗汉寺的素全法师让产妇在寺内生产,救下许多伤员;
玉树地震时,有许多藏族的出家僧人,俗称喇嘛,也投入救援;
在成都,在重庆,在各地的佛教寺院都在为灾区祈祷诵经;
又例如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创办佛光会,办有多所大学,中学,小学,美术馆,图书馆,
慈济的证严法师创办亚洲最大的白血病干细胞基地,她的慈济会遍布世界,创办许多医院,孤儿院,养老院,
台湾海涛法师创办许多护生园,救护动物,创办生命电视台,宣传放生,戒杀,素食。
台湾圣严法师,也创办有法鼓文化研究院,法鼓大学等许多机构。
等等。